星期六, 3月 03, 2007

公共圖書館何往



月前,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的一位研究生,發了一封電子郵件給我,說他的指導教授王志弘老師,要他找我當論文的口試委員。雖然對王志弘老師的研究及學術動能非常佩服,但要我當社發所碩士論文的口試委員,這確實是讓我覺得無法想像的奇招。當學生告知我,他的研究是以文化治理的角度,分析台北市圖書館的問題時,我終於恍然大悟,並答應他的要求。日前,這一份論文已通過了考試,學生也順利拿到學位。說實在地,我非常喜歡這份論文。原因之一,在於它以批判的角度,審視公共圖書館當前的所作所為,這些都是我一向關懷的面向。我現在因為事忙無法多寫,但看到他將我想講的都講出來,確實令人無限暢快。其中,作者直指圖書資訊學所發表的文獻,可以大類分為經營管理類、建築設計類,及資訊科技類三種。旨哉斯言!圖書館界這幾十年的探討,真是以這三個類別最多。作者以一個行外的人,一看就知其玄機,真是厲害。另外,作者針對ISO認證追求所產生的問題,亦有所著墨。ISO認證講求的是效率,這似乎與圖書館追求專業的理想有點距離。其他如誠品化的經營模式,作者也從讀者的反應中,得到並不全是肯定的例證。智慧型圖書館的推出,作者也批評,並未真正省了人力,反倒造成物化的系統,讓沒有辦卡的公民,根本無法享受這樣的服務。所有這些探討,真是言人之所未言。口試會場,我就坦白告訴委員,這樣的分析角度,在圖書館界是不可能出現的。因為在圖書館界,敞開雙手,大力歡迎新科技,反而是最主要的思潮。作者小小年紀,就看出這些問題,社發所訓練的深度,當然大有關係。其實,最令我點頭的,莫過於,研究結果指出受訪的館員,普遍認為自己只是文化勞工,每天忙碌的都是程序性的工作。他們覺得自己離專業很遠,更擔不起作者想要探討的文化中介者的角色。當天,來自銘傳大學建築所的黃老師,也講出自己的親身經歷。她納悶地指出,國內的圖書館員似乎失去了焦點,館藏的重要性,及提供讀者滿意的服務,她從公共圖書館使用的經驗中,一直都無法感受到。黃老師的一席話,確實令我感受良深。我也指出,台北作為一個大都會,有不少外籍人士,及流浪學者。後者指的是具備一定學位,他們對資訊有其必要需求。但因不屬於任何機構,注定無處借書,而公共圖書館對這二類讀者,因為西文書及學術書刊的不足,也注定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這樣的問題,也延伸到移民工及外籍配偶的服務問題。圖書館目前為她們辦的識字班,基本上是天朝的角度,根本有違這些移民工的需要。不能提供這些人母語的讀物,談不上真正照顧弱勢族群的需求,而這對公共圖書館所謂「公共」的理想,其實有點諷刺。當天談到最後,我們一直關心的,還在於環繞文化公民權及社會空間的角度,圖書館能做什麼的問題。我也一直建議,作者能朝這個角度思考,為未來的公共圖書館擘劃可行的未來走向。除了發揮專業服務及蒐藏重要館藏的核心工作外,圖書館界如果能將圖書館建構為社會空間,強化追求文化公民權的理念,應該比較能提升圖書館員的社會地位吧!


此文引用自賴鼎銘教授-教授爸爸的週記
///消息來源.

HEMiDEMi Technorati Del.icio.us MyShare個人書籤 Yahoo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