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的Memory
星期五, 4月 27, 2007
[+/-] : 傳藝系的畢業專題"出嫁"於圖書館六樓展示的花絮照片
轉眼之間,傳藝系的畢業展又到了(去年我記得也是在演劇廳外展覽)
時間過的好快呀~~~希望傳藝系的同學們畢業出去都能找到好工作喔^_^
這次的展覽期間,我正在忙著處理業務,沒有時間上去看~~好可惜喔,是說,我有copy到松龍演的"爸爸不要哭"的DVD,改天在演劇廳播放一次吧~~哈哈(希望有這個時間呀~~)
...
Read more.
星期一, 4月 23, 2007
[+/-] : 地球日[Earth Day]
Google的Earth Day Logo,真有創意,將極地地區融化與Earth Day 聯想在一起。
根據維基百科的記載,有關地球日的記載如下
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項世界性的環境保護運動。最早的地球日活動是1970年代於美國校園興起的環保運動,1990年代這項活動從美國走向世界,成為全世界環保主義者的節日和環境保護宣傳日,在這天不同國籍的人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宣傳和實踐環境保護的觀念。
最初的地球日選擇在春分節氣,這一天在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晝夜時長均相等,陽光可以同時照耀在南極點和北極點上,這代表了世界的平等,同時也象徵著人類要拋開彼此間的爭議和不同,和諧共存。傳統上在很多國家都有慶祝春分節氣的傳統。早期聯合國也在每年的春分舉行世界地球日的活動。
1969年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在美國各大學舉行演講會,籌劃在次年的4月22日組織以反對越戰為主題的校園運動,但是在1969年西雅圖召開的籌備會議上,活動的組織者之一,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生丹尼斯·海斯提出將運動定位在於全美國的,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草根運動。1970年4月22日在美國各地總共有超過2000萬人參與了環境保護運動,這次運動的成功使得在每年4月22日組織環保活動成為一種慣例,在美國地球日這個名號也隨之從春分日移動到了4月22日,地球日的主題也轉而更加趨向於環境保護。
現在人們普遍認為1970年4月22日在美國發生的第一屆地球日活動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規模群眾性環境保護運動,這次運動催化了人類現代環境保護運動的發展,促進了已開發國家環境保護立法的進程,並且直接催生了1972年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而1970年活動的組織者丹尼斯·海斯也被人們稱為地球日之父。
由於環境保護運動在世界範圍內的興起,1990年第二十屆地球日活動的組織者希望將這一美國國內的運動向世界範圍擴展,為此他們致函中國、美國、英國三國領導人和聯合國秘書長,呼籲他們採取措施,舉行會晤締結關於環境保護議題的多邊協議,協力扭轉環境惡化的趨勢;同時地球日的組織者還呼籲全世界願意致力環境保護的政府在1990年4月22日各自動員國民開展環境保護運動。地球日活動組織者的倡議得到了亞洲、非洲、美洲、歐洲許多國家和眾多國際性組織的響應,最終在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有來自140多個國家的逾2億人參與了地球日的活動。從此世界地球日成為全球性的環境保護運動。
看完以上的記載之後,大家對Earth Day是否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了呢?
環境保護永遠是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但是世界各地對環保的認識都有巨大的差異,有時候,為了國家的發展,為了選票,為了許多因素,環保議題會被擱置與忽略。會不會,等到地球因環保問題要滅亡的前一天,全人類才痛心疾首要檢討呢......
近年世界地球日中國確定的主題
1997年:「保護地球資源與環境」;
1998年:「環境、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
1999年:「防治地質災害」;
2000年:「清潔能源,中國活動的主題是:地質環境保護」;
2001年:「地質遺產保護」;
2002年:「善待地球」;
2003年:「善待地球,保護環境」;
2004年:「善待地球——科學發展」;
2005年:「善待地球——科學發展,構建和諧」;
2006年:「善待地球——珍惜資源、持續發展」;
2007年:「善待地球——從節約資源做起」。
本館有關環保議題的書籍可以看這裡喔
...
Read more.
星期五, 4月 20, 2007
[+/-] : 全球暖化對人類的影響
基本上,全球暖化是一個很大的題目,而要能夠改變這種現象可能需要的是全人類的努力或是一個劃時代的科技發明(再不然,只能祈禱全世界的人都很重視環保,基本上,這點很難~畢竟,大部分的人類都是為了求溫飽就再也無其他餘力可以顧及其他了~~),而如同全球暖化,燒掉你的錢(商業週刊)這篇文章中所提及的
而中國的政府真的來得及對全球暖化的問題做出回應與改善嗎?這是一個大問號?
而誰是全球暖化的專家呢?又有那個人或公益團體或是政府或是聯合國組織可以帶領全人類共同面對這個人類未來20年一定會面對的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呢??
也許,我們真的需要在全球暖化議題上可以提出如愛因斯坦一般劃時代的理論的科學家,這個科學家,他在哪裡呢?希望,可以在台灣出現。
同學們也可以查看圖書館內有關氣候的相關書籍以得到進一步的知識喔
而中文維基百科也有關於全球暖化的知識可供查詢喔。
...
Read more.
「在暖化或抗暖化的兩條路上,無論中國往哪邊走,都是一條震撼全球經濟之路。」日本總和經濟研究所下了如此結論。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史登提到,全球暖化經濟代價超過一次與二次世界大戰。在二十一世紀這場迫切的危機中,中國無疑是關鍵中的關鍵。
而中國的政府真的來得及對全球暖化的問題做出回應與改善嗎?這是一個大問號?
而誰是全球暖化的專家呢?又有那個人或公益團體或是政府或是聯合國組織可以帶領全人類共同面對這個人類未來20年一定會面對的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呢??
也許,我們真的需要在全球暖化議題上可以提出如愛因斯坦一般劃時代的理論的科學家,這個科學家,他在哪裡呢?希望,可以在台灣出現。
而中文維基百科也有關於全球暖化的知識可供查詢喔。
...
Read more.
星期四, 4月 05, 2007
[+/-] : 圖書館新服務發想--用手機推薦購買書籍(構想中)
最主要就是可以利用手機拍照與簡訊的功能(MMS)發送想要購買的書籍的照片與ISBN等資料給圖書館,讓有時候去逛誠品書店的讀者,看到想要購買的書籍,就可以對和春圖書館進行推薦。
這部份算是我的發想囉~
因為我自己很喜歡去逛誠品書店,所以有時候會利用手機的拍照功能(200萬畫素),將看到一半的書籍先拍照起來(因為我輸入文字很慢)。下次有機會去誠品的時候再將去看手機內的相簿,然後再繼續看同本書。
而這次我肺發炎躺在床上,就突然想到如果可以用手機拍照並推薦購買書籍應該是很新鮮的一件事情吧,目前也還沒有聽到有哪些圖書館有這麼做。(我想中國大陸應該會比我們先做,因為大陸的手機普及率大於台灣)
我想之後利用手機查詢圖書館館藏與進行預約查詢,甚至觀賞VOD,都應該是未來的趨勢,技術上的問題,以後應該會得到解決的。(雖然我不是什麼趨勢大師啦~~呵呵)。
手機的電子錢包功能與身份識別功能如果在台灣發展到一定的成熟階段之後,我想,用手機借書(如果手機有內附小掃瞄器),直接刷入便可。然後如果可以在出館前再搭配RFID(無線射頻)的技術進行借書冊數與借閱者的資料是否符合,這樣便可以達到另一個方便的程度囉。
撰文by鄧世昌
...
Read more.
這部份算是我的發想囉~
因為我自己很喜歡去逛誠品書店,所以有時候會利用手機的拍照功能(200萬畫素),將看到一半的書籍先拍照起來(因為我輸入文字很慢)。下次有機會去誠品的時候再將去看手機內的相簿,然後再繼續看同本書。
而這次我肺發炎躺在床上,就突然想到如果可以用手機拍照並推薦購買書籍應該是很新鮮的一件事情吧,目前也還沒有聽到有哪些圖書館有這麼做。(我想中國大陸應該會比我們先做,因為大陸的手機普及率大於台灣)
我想之後利用手機查詢圖書館館藏與進行預約查詢,甚至觀賞VOD,都應該是未來的趨勢,技術上的問題,以後應該會得到解決的。(雖然我不是什麼趨勢大師啦~~呵呵)。
手機的電子錢包功能與身份識別功能如果在台灣發展到一定的成熟階段之後,我想,用手機借書(如果手機有內附小掃瞄器),直接刷入便可。然後如果可以在出館前再搭配RFID(無線射頻)的技術進行借書冊數與借閱者的資料是否符合,這樣便可以達到另一個方便的程度囉。
撰文by鄧世昌
...
Read more.
星期三, 4月 04, 2007
[+/-] : 電影裡的圖書館和圖書館員
前年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的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就希望歐洲電影界多以圖書館為背景或多以圖書館員為角色來拍電影,以提升民眾對圖書館的認知……
幾年前的春節,家族循例在初三中午大聚餐。席間,幾乎一年才見到一次面的侄子問我:「六叔,你在圖書館上班,是在做甚麼事呢?是不是在幫人借還書呢?」我回答他:「我擔任的是參考諮詢服務工作,是幫讀者解決查檢資料疑難或指導讀者圖書資料利用的人。」
他驚訝的說:「圖書館有這樣的服務呀?我以為圖書館員都只是在看報紙、打毛線衣,偶爾辦理一下借書手續而已!」孩子已高中畢業的侄子,年紀只比我小四、五歲,我不怪他不知道圖書館有參考服務這項業務;二、三十年前的圖書館,的確一進去,看到的大都是年紀頗大的管理員,面無表情的瞪著你,你不知道他們在做甚麼,也不知道他們為甚麼可以成為館員。
圖書館員還是社會上受人誤解的角色
但我轉而問他十八歲的兒子,也就是該叫我叔公的侄孫,知道圖書館有可以諮詢或幫忙查檢資料的參考館員嗎?年輕的侄孫也是搖搖頭,並有點不好意思的說:「我很少去圖書館!」
我這下子知道圖書館在這二十多年,雖然在某些層面的硬體、技術方面有一些進步了,圖書館員的學歷也大都提升到學士、碩士以上,甚至於博士也有了,但圖書館員似乎還是社會上受人誤解的一個角色,圖書館事業也還是社會中較落寞的一行,連帶的,圖書館員的社會地位和形象也不高,不像醫師、律師、教師、工程師等「師」字輩人物受人景仰。而且,社會大眾對圖書館員也較陌生,因為他們的職業、工作內容,甚少像上述「師」字輩人物或企業家、軍人、警察……等,出現在小說或影片中。所以,前年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的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荷蘭籍的柯蕊博士(Dr. Marian Koren)就希望歐洲電影界多以圖書館為背景或多以圖書館員為角色來拍電影,以提升民眾對圖書館的認知。
回想起來,電影中出現的圖書館員真是很少,有圖書館做襯托背景的也不多。但是你不夠注意呢?或許你根本電影看得不夠多呢?最近靜宜大學圖書館參考組的姜義臺主任和國家圖書館書號中心的曾先生,都分別傳給我一份美國艾達荷州布里罕揚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馬凱圖書館(David O. Mckay Library)的館員馬丁.賴許(Martin Raish)所編製的〈電影中的圖書館員〉(Li-brarian in the Movies; An Annotated Filmography)的目錄清單,我驚訝的發現原來電影中出現的圖書館或圖書館員,雖然大都不是重要場景或角色,但也還有一些。這份清單,其實顯示的是圖書館員細心和擅長蒐集、整理資料的功夫,這實在更值得社會借重他們,就好像靜宜的姜主任和國圖的曾先生都是善於組織、傳播資料一樣的。
在過去電影中圖書館員常被塑造成不實的刻板印象
由於電影人未必了解某些行業的特質,所以塑造出來的形象未必是真確的,就好像以前好萊塢拍的電影裡的華人,經常是留著辮子或陳查理型的人物,讓華人看了很不高興。同樣的,賴許也說圖書館員在電影中有時被塑造成嚴肅的老處女樣子,像唐娜‧瑞德(Donna Reed)在《風雲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1946)或希達‧波露萊特(Hilda Plowright)在《費城故事》(Philadelphia Story,1940)的圖書館員形象。但卡洛林白(Carole Lombard,克拉克蓋博第三任妻子)和蓋博在一九三二年合演的No Man of Her Own,片中的她,卻是一位年輕的金髮美女圖書館員。同樣的,歌蒂韓在《小迷糊闖七關》(Foul Play)一片中,也是天真活潑的金髮美少女圖書館員。男性方面,羅斯曼(John Rothman)在《蘇菲亞的選擇》(Sophie's Choice)一片中,是一位板著面孔的圖書館員,此君在《魔鬼剋星》(Ghostbusters)一片中也以圖書館行政管理員曇花一現在銀幕上,可謂典型刻板的圖書館員形象;而傑森‧羅巴茲(Jason Robards)在《魔法當家》(Some-thing Wicked This Way Comes)則原是一位遁世安靜的圖書館員,因為要救孩子,不得不展開冒險之旅。但不管形象如何,賴許都一概收錄在這份清單中,這也是圖書館員原本的應有的倫理特質之一———對蒐藏的資料或服務對象,不會有任何種族、政治、宗教信仰、貧富之偏狹觀點。
賴許這份清單收錄了五五○部電影電視影片,大部份是好萊塢電影,只有少數外國電影(所以他希望各國圖書館員共同來增補這份清單);他把這五五○部電影分成A、B、C、D四級。
李連杰在《黑俠》片中以圖書館員身分掩飾他行俠仗義的角色
A級共有一七五部,是指影片中確實有出現圖書館員的角色,這個人可能是一個館長或專業館員、管理員或助理等,不管他是不是主要角色,或只是在片中講幾句話而已。這級中,圖書館員當上男主角的,大概唯有去年TNT公司自製的《圖書館員:尋找命運之矛的探險》(Librarian: Quest for the Spear),但男主角被塑造成《法櫃奇兵》式的冒險英雄,美國圖書館界雖然高興說第一次有圖書館員當上男主角了,但也點破在美國,即使像片中男主角擁有二十二種碩士學位,但其中沒有圖書館學碩士,現實裡是沒法當上圖書館員的。這一級中,筆者倒推薦一九五七年的《無所不知的女人》(Desk Set,又譯《電腦風雲》),片中由老牌影星凱瑟琳‧赫本和三位女演員演的四位電視公司的圖書館參考館員,呈現了能幹又有知識和效率的正面形象。二○○二年的《時光機器》這片中,出現了未來世界的虛擬圖書館員,也有良好的啟發效果。小古巴古丁演的《怒海潛將》(Man of Honor),片中他經由圖書館員的指導,研習功課,考上了海軍潛將學校,也對圖書館員之角色地位有所提升,何況他和女圖書館員最後還戀愛又結婚了呢。其他的電影,像《第凡內早餐》、《大陰謀》(All the President's Men)、《玫瑰花床》、《紐約的秋天》……等片,圖書館員都有出現,但都是微小的角色,也只在片中曇花一現罷!倒是克林伊斯威特的《大逃獄》,片中他在監獄圖書館工作了半天,讓觀眾能知道監獄也設有圖書館,可以讀書。A級中,有兩部華人作品,一是王穎導演的二○○五年新片《都是戴茜惹的禍》(Because of Winn-Dixie),台灣還未見此片上演,片中也有一位寂寞的老處女圖書館員。另外,一九九六年李連杰演的《黑俠》(Black Mask),片中他平常以圖書館員身分掩飾他行俠仗義,打擊壞人的黑俠角色,就像超人克拉克以新聞記者掩飾他的身分似的。
華氏451度是指紙張的燃點
至於B級共收有一五○部,是指影片中有圖書館出現,供某人或某種目的使用,圖書館員或許也看得到,但她和圖書館的家具或設備沒甚兩樣,鏡頭只是掃過而已。像《X情人》(City of Angels),天使聚集在洛杉磯圖書館(實際場景卻是在舊金山公共圖書館拍的)的場面、《畢業生》中達斯汀霍夫曼經常出入柏克萊大學圖書館參考室(實際上是舊金山大學圖書館)、《哈利波特酖酖神祕的魔法石》中,學生經常去的霍格華茲圖書館,(其實是在牛津大學的波德林圖書館拍的)等等都是。《國家寶藏》一片中讓觀眾看到難得一見的國會圖書館和國家檔案館內景,也是不錯的。一九七○年的《愛的故事》,也有哈佛大學雷德克里夫圖書館(Radcliff College Library)的場景,使觀眾看到圖書館建築之美,亦佳。但筆者比較不贊同的是災難片《明天過後》放在這級,它應該放在A級才對,因為片中紐約公共圖書館是全片重要場景,圖書館館員和館長都有一些角色的。
至於C級有五十部,指沒有圖書館或圖書館員出現,只是片中人物敘述到,或者是片中的主題牽涉到與圖書館相關的事物。前者像《時時刻刻》片中最後,茱莉安摩爾拋夫棄子之後,到加拿大去當圖書館員了,但電影中並未演出來;《終極警探3》中,警方在城市大力搜索恐怖分子,要城市所有公務員協助,「即使那該死的圖書館員也一樣!」(不曉得警方為何那麼氣圖書館員),電影也只是有這句話,並未讓圖書館員現身。至於後者,像《華氏451度》(Fahrenheit 451),是根據布萊柏雷(Ray Bradbury)小說改編的電影,敘述未來某國家為實行極權統治,禁止書籍出版,並下令查抄和燒毀圖書,華氏451度是指紙張的燃點。筆者倒覺得這部片子放在A級較好些,因為討論到圖書館重要的典藏物———圖書。
D級則是賴許所說的缺憾,他沒看過這些電影,有的只是電影片名有圖書館員的字眼,大部分則是在演員或工作人員名單表中有圖書館員的呈現而已。想必這些資料也是賴許看了許多電影工具書中搜尋而來的。筆者看了這一七五部片名,的確都是陌生的名字,大概都是非主流電影,國人更看不到了,在此也就不提了,就如同賴許說的:「寧願不要有D級的清單!」但這又是圖書館員的職責,有可能用到的資料,還是要呈現給讀者。
2006/02/01 聯合報
【原文】
LIBRARIANS IN THE MOVIES
An Annotated Filmography
http://emp.byui.edu/raishm/films/agroup.html
...
Read more.
幾年前的春節,家族循例在初三中午大聚餐。席間,幾乎一年才見到一次面的侄子問我:「六叔,你在圖書館上班,是在做甚麼事呢?是不是在幫人借還書呢?」我回答他:「我擔任的是參考諮詢服務工作,是幫讀者解決查檢資料疑難或指導讀者圖書資料利用的人。」
他驚訝的說:「圖書館有這樣的服務呀?我以為圖書館員都只是在看報紙、打毛線衣,偶爾辦理一下借書手續而已!」孩子已高中畢業的侄子,年紀只比我小四、五歲,我不怪他不知道圖書館有參考服務這項業務;二、三十年前的圖書館,的確一進去,看到的大都是年紀頗大的管理員,面無表情的瞪著你,你不知道他們在做甚麼,也不知道他們為甚麼可以成為館員。
圖書館員還是社會上受人誤解的角色
但我轉而問他十八歲的兒子,也就是該叫我叔公的侄孫,知道圖書館有可以諮詢或幫忙查檢資料的參考館員嗎?年輕的侄孫也是搖搖頭,並有點不好意思的說:「我很少去圖書館!」
我這下子知道圖書館在這二十多年,雖然在某些層面的硬體、技術方面有一些進步了,圖書館員的學歷也大都提升到學士、碩士以上,甚至於博士也有了,但圖書館員似乎還是社會上受人誤解的一個角色,圖書館事業也還是社會中較落寞的一行,連帶的,圖書館員的社會地位和形象也不高,不像醫師、律師、教師、工程師等「師」字輩人物受人景仰。而且,社會大眾對圖書館員也較陌生,因為他們的職業、工作內容,甚少像上述「師」字輩人物或企業家、軍人、警察……等,出現在小說或影片中。所以,前年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的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荷蘭籍的柯蕊博士(Dr. Marian Koren)就希望歐洲電影界多以圖書館為背景或多以圖書館員為角色來拍電影,以提升民眾對圖書館的認知。
回想起來,電影中出現的圖書館員真是很少,有圖書館做襯托背景的也不多。但是你不夠注意呢?或許你根本電影看得不夠多呢?最近靜宜大學圖書館參考組的姜義臺主任和國家圖書館書號中心的曾先生,都分別傳給我一份美國艾達荷州布里罕揚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馬凱圖書館(David O. Mckay Library)的館員馬丁.賴許(Martin Raish)所編製的〈電影中的圖書館員〉(Li-brarian in the Movies; An Annotated Filmography)的目錄清單,我驚訝的發現原來電影中出現的圖書館或圖書館員,雖然大都不是重要場景或角色,但也還有一些。這份清單,其實顯示的是圖書館員細心和擅長蒐集、整理資料的功夫,這實在更值得社會借重他們,就好像靜宜的姜主任和國圖的曾先生都是善於組織、傳播資料一樣的。
在過去電影中圖書館員常被塑造成不實的刻板印象
由於電影人未必了解某些行業的特質,所以塑造出來的形象未必是真確的,就好像以前好萊塢拍的電影裡的華人,經常是留著辮子或陳查理型的人物,讓華人看了很不高興。同樣的,賴許也說圖書館員在電影中有時被塑造成嚴肅的老處女樣子,像唐娜‧瑞德(Donna Reed)在《風雲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1946)或希達‧波露萊特(Hilda Plowright)在《費城故事》(Philadelphia Story,1940)的圖書館員形象。但卡洛林白(Carole Lombard,克拉克蓋博第三任妻子)和蓋博在一九三二年合演的No Man of Her Own,片中的她,卻是一位年輕的金髮美女圖書館員。同樣的,歌蒂韓在《小迷糊闖七關》(Foul Play)一片中,也是天真活潑的金髮美少女圖書館員。男性方面,羅斯曼(John Rothman)在《蘇菲亞的選擇》(Sophie's Choice)一片中,是一位板著面孔的圖書館員,此君在《魔鬼剋星》(Ghostbusters)一片中也以圖書館行政管理員曇花一現在銀幕上,可謂典型刻板的圖書館員形象;而傑森‧羅巴茲(Jason Robards)在《魔法當家》(Some-thing Wicked This Way Comes)則原是一位遁世安靜的圖書館員,因為要救孩子,不得不展開冒險之旅。但不管形象如何,賴許都一概收錄在這份清單中,這也是圖書館員原本的應有的倫理特質之一———對蒐藏的資料或服務對象,不會有任何種族、政治、宗教信仰、貧富之偏狹觀點。
賴許這份清單收錄了五五○部電影電視影片,大部份是好萊塢電影,只有少數外國電影(所以他希望各國圖書館員共同來增補這份清單);他把這五五○部電影分成A、B、C、D四級。
李連杰在《黑俠》片中以圖書館員身分掩飾他行俠仗義的角色
A級共有一七五部,是指影片中確實有出現圖書館員的角色,這個人可能是一個館長或專業館員、管理員或助理等,不管他是不是主要角色,或只是在片中講幾句話而已。這級中,圖書館員當上男主角的,大概唯有去年TNT公司自製的《圖書館員:尋找命運之矛的探險》(Librarian: Quest for the Spear),但男主角被塑造成《法櫃奇兵》式的冒險英雄,美國圖書館界雖然高興說第一次有圖書館員當上男主角了,但也點破在美國,即使像片中男主角擁有二十二種碩士學位,但其中沒有圖書館學碩士,現實裡是沒法當上圖書館員的。這一級中,筆者倒推薦一九五七年的《無所不知的女人》(Desk Set,又譯《電腦風雲》),片中由老牌影星凱瑟琳‧赫本和三位女演員演的四位電視公司的圖書館參考館員,呈現了能幹又有知識和效率的正面形象。二○○二年的《時光機器》這片中,出現了未來世界的虛擬圖書館員,也有良好的啟發效果。小古巴古丁演的《怒海潛將》(Man of Honor),片中他經由圖書館員的指導,研習功課,考上了海軍潛將學校,也對圖書館員之角色地位有所提升,何況他和女圖書館員最後還戀愛又結婚了呢。其他的電影,像《第凡內早餐》、《大陰謀》(All the President's Men)、《玫瑰花床》、《紐約的秋天》……等片,圖書館員都有出現,但都是微小的角色,也只在片中曇花一現罷!倒是克林伊斯威特的《大逃獄》,片中他在監獄圖書館工作了半天,讓觀眾能知道監獄也設有圖書館,可以讀書。A級中,有兩部華人作品,一是王穎導演的二○○五年新片《都是戴茜惹的禍》(Because of Winn-Dixie),台灣還未見此片上演,片中也有一位寂寞的老處女圖書館員。另外,一九九六年李連杰演的《黑俠》(Black Mask),片中他平常以圖書館員身分掩飾他行俠仗義,打擊壞人的黑俠角色,就像超人克拉克以新聞記者掩飾他的身分似的。
華氏451度是指紙張的燃點
至於B級共收有一五○部,是指影片中有圖書館出現,供某人或某種目的使用,圖書館員或許也看得到,但她和圖書館的家具或設備沒甚兩樣,鏡頭只是掃過而已。像《X情人》(City of Angels),天使聚集在洛杉磯圖書館(實際場景卻是在舊金山公共圖書館拍的)的場面、《畢業生》中達斯汀霍夫曼經常出入柏克萊大學圖書館參考室(實際上是舊金山大學圖書館)、《哈利波特酖酖神祕的魔法石》中,學生經常去的霍格華茲圖書館,(其實是在牛津大學的波德林圖書館拍的)等等都是。《國家寶藏》一片中讓觀眾看到難得一見的國會圖書館和國家檔案館內景,也是不錯的。一九七○年的《愛的故事》,也有哈佛大學雷德克里夫圖書館(Radcliff College Library)的場景,使觀眾看到圖書館建築之美,亦佳。但筆者比較不贊同的是災難片《明天過後》放在這級,它應該放在A級才對,因為片中紐約公共圖書館是全片重要場景,圖書館館員和館長都有一些角色的。
至於C級有五十部,指沒有圖書館或圖書館員出現,只是片中人物敘述到,或者是片中的主題牽涉到與圖書館相關的事物。前者像《時時刻刻》片中最後,茱莉安摩爾拋夫棄子之後,到加拿大去當圖書館員了,但電影中並未演出來;《終極警探3》中,警方在城市大力搜索恐怖分子,要城市所有公務員協助,「即使那該死的圖書館員也一樣!」(不曉得警方為何那麼氣圖書館員),電影也只是有這句話,並未讓圖書館員現身。至於後者,像《華氏451度》(Fahrenheit 451),是根據布萊柏雷(Ray Bradbury)小說改編的電影,敘述未來某國家為實行極權統治,禁止書籍出版,並下令查抄和燒毀圖書,華氏451度是指紙張的燃點。筆者倒覺得這部片子放在A級較好些,因為討論到圖書館重要的典藏物———圖書。
D級則是賴許所說的缺憾,他沒看過這些電影,有的只是電影片名有圖書館員的字眼,大部分則是在演員或工作人員名單表中有圖書館員的呈現而已。想必這些資料也是賴許看了許多電影工具書中搜尋而來的。筆者看了這一七五部片名,的確都是陌生的名字,大概都是非主流電影,國人更看不到了,在此也就不提了,就如同賴許說的:「寧願不要有D級的清單!」但這又是圖書館員的職責,有可能用到的資料,還是要呈現給讀者。
2006/02/01 聯合報
【原文】
LIBRARIANS IN THE MOVIES
An Annotated Filmography
http://emp.byui.edu/raishm/films/agroup.html
...
Read more.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