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和春技術學院圖書館部落格New
圖書館的Memory
星期二, 3月 27, 2007
[
+/-
] :
扶輪社的美國交換生參觀圖書館
張貼者: 和春技術學院圖書館
於
10:42 上午
0 意見
歡迎她們來訪圖書館^_^
...
Read more.
星期一, 3月 05, 2007
[
+/-
] :
知識力危機
張貼者: 和春技術學院圖書館
於
4:51 下午
0 意見
此文引用自
教授爸爸週記
大學校長會議在南部召開,報載成功大學校長高強,批評台灣的知名大學努力打拼「一流」,但只看到量化數字的累積,卻忽略了論文被引用率、技轉費用和外國學生素質的未見提升。
高強校長當然透視了量化思維所隱藏的癥結問題,但除此之外,我覺得過於鼓勵國外發表論文,追求SCI、SSCI,及A&HCI的數量,還引發台灣知識力斷層的潛在危機。
論文發表的目的,一者讓同儕共享研究發現。這是知識會被視為公共財,學界定位公共科學(Public science)的主因。但在此方面,研究人員重視的還在於研究創意夠不夠;沒有創意的研究再多,根本無法吸引同儕的閱讀及引用。
與全世界比起來,台灣的論文數不能算多,但依照資訊科學研究所最新的分析顯示,1996至2006這10年間,世界20名內的科研表現,台灣能夠排名第18,成績不能說太差。但再看每篇論文的被引率,平均為5.05,卻掉到20名之外。大陸的情況,比台灣還糟;論文數雖然全世界第6強,但每篇論文平均被引用次數卻只有3.69。
看來兄弟之邦,都在努力追求曝光,因此努力鼓勵發表國外論文。但遺憾的是,被引率卻仍遙遙落後其他國家。反而是百慕達,論文數只有218篇,平均被引次數達18.94,排行世界第一。瑞士的10年論文數只有15萬4,291篇,平均被引次數卻達14.05。這兩個國家的論文數與美國的2,83萬1,004篇比起來,不啻小巫見大巫,平均被引次數卻都打敗美國的13.36。
這樣的數字告訴我們,數量多寡無法代表一個國家研究實力的全部。只要看看,台灣資訊產業風光發展的那幾年,監視器、鍵盤、滑鼠數量全世界第一的奇蹟,再看看現在的窘境,即知數量第一下的微薄收益,實在無法騙過明眼人的法眼。
論文發表的第二個目的,應是讓下一代能從前人的研究中,發掘知識及爬梳新的研究問題。對於外文尚未駕輕就熟的莘莘學子而言,國家必須累積足夠的本國文獻,讓他們能夠浸淫及吸收,由點而面,如水土保持般,逐漸積累成國家的知識力。
國內現行鼓勵國外投稿的政策,卻已開始引發當初未及思考的不意圖後果;台灣學生英文能力一向不好,如果國內較好的論文持續外流,這些學子要如何增長知識?如果冀望通過英檢,就能提升學術論文的閱讀能力,恐怕是癡人說夢!
這樣的問題,如果不及早因應,一方面知識逐漸流失到國外,只剩國外學者及少數國內研究人員,得以掌握這些文獻;另者,國內學子因為語言限制,又無法深入吸納這些成果,這恐怕是國內知識力喪失的最大危機了。
台灣高等教育機構突破160餘所引發的問題,就是政府未見出生率逐年下降的苦果。只知衝國外發表的論文數,不知進行國內知識的水土保持,會不會哪年開始,也出現了知識崩盤的土石流?
...
Read more.
星期六, 3月 03, 2007
[
+/-
] :
公共圖書館何往
張貼者: 和春技術學院圖書館
於
2:26 下午
0 意見
月前,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的一位研究生,發了一封電子郵件給我,說他的指導教授王志弘老師,要他找我當論文的口試委員。雖然對王志弘老師的研究及學術動能非常佩服,但要我當社發所碩士論文的口試委員,這確實是讓我覺得無法想像的奇招。當學生告知我,他的研究是以文化治理的角度,分析台北市圖書館的問題時,我終於恍然大悟,並答應他的要求。日前,這一份論文已通過了考試,學生也順利拿到學位。說實在地,我非常喜歡這份論文。原因之一,在於它以批判的角度,審視公共圖書館當前的所作所為,這些都是我一向關懷的面向。我現在因為事忙無法多寫,但看到他將我想講的都講出來,確實令人無限暢快。其中,作者直指圖書資訊學所發表的文獻,可以大類分為經營管理類、建築設計類,及資訊科技類三種。旨哉斯言!圖書館界這幾十年的探討,真是以這三個類別最多。作者以一個行外的人,一看就知其玄機,真是厲害。另外,作者針對ISO認證追求所產生的問題,亦有所著墨。ISO認證講求的是效率,這似乎與圖書館追求專業的理想有點距離。其他如誠品化的經營模式,作者也從讀者的反應中,得到並不全是肯定的例證。智慧型圖書館的推出,作者也批評,並未真正省了人力,反倒造成物化的系統,讓沒有辦卡的公民,根本無法享受這樣的服務。所有這些探討,真是言人之所未言。口試會場,我就坦白告訴委員,這樣的分析角度,在圖書館界是不可能出現的。因為在圖書館界,敞開雙手,大力歡迎新科技,反而是最主要的思潮。作者小小年紀,就看出這些問題,社發所訓練的深度,當然大有關係。其實,最令我點頭的,莫過於,研究結果指出受訪的館員,普遍認為自己只是文化勞工,每天忙碌的都是程序性的工作。他們覺得自己離專業很遠,更擔不起作者想要探討的文化中介者的角色。當天,來自銘傳大學建築所的黃老師,也講出自己的親身經歷。她納悶地指出,國內的圖書館員似乎失去了焦點,館藏的重要性,及提供讀者滿意的服務,她從公共圖書館使用的經驗中,一直都無法感受到。黃老師的一席話,確實令我感受良深。我也指出,台北作為一個大都會,有不少外籍人士,及流浪學者。後者指的是具備一定學位,他們對資訊有其必要需求。但因不屬於任何機構,注定無處借書,而公共圖書館對這二類讀者,因為西文書及學術書刊的不足,也注定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這樣的問題,也延伸到移民工及外籍配偶的服務問題。圖書館目前為她們辦的識字班,基本上是天朝的角度,根本有違這些移民工的需要。不能提供這些人母語的讀物,談不上真正照顧弱勢族群的需求,而這對公共圖書館所謂「公共」的理想,其實有點諷刺。當天談到最後,我們一直關心的,還在於環繞文化公民權及社會空間的角度,圖書館能做什麼的問題。我也一直建議,作者能朝這個角度思考,為未來的公共圖書館擘劃可行的未來走向。除了發揮專業服務及蒐藏重要館藏的核心工作外,圖書館界如果能將圖書館建構為社會空間,強化追求文化公民權的理念,應該比較能提升圖書館員的社會地位吧!
此文引用自賴鼎銘教授-
教授爸爸的週記
...
Read more.
///
消息來源.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文章 (Atom)
Search
Web
This Site
和春技術學院圖書館相關網址
和春技術學院圖書館
(舊)和春技術學院圖書館部落格
Archives
►
2009
(3)
►
2月
(3)
►
2008
(13)
►
10月
(1)
►
9月
(4)
►
7月
(1)
►
5月
(2)
►
4月
(3)
►
3月
(1)
►
2月
(1)
▼
2007
(110)
►
12月
(3)
►
11月
(4)
►
9月
(5)
►
8月
(4)
►
7月
(10)
►
6月
(9)
►
5月
(25)
►
4月
(8)
▼
3月
(3)
扶輪社的美國交換生參觀圖書館
知識力危機
公共圖書館何往
►
2月
(8)
►
1月
(31)
►
2006
(73)
►
12月
(19)
►
11月
(17)
►
10月
(24)
►
9月
(11)
►
7月
(1)
►
6月
(1)
►
2005
(2)
►
10月
(2)
Labels
引用文章
(3)
好文推薦
(1)
好書推薦閱讀
(3)
和春技術學院相關錄影
(1)
思考文
(1)
傳播藝術系創作短片
(1)
新資訊與本館館藏相關聯
(2)
圖書館公告
(4)
圖書館月曆
(10)
圖書館的二三事
(118)
圖書館相關新聞
(3)
鄧館員的夜間輪值日記
(1)
讀者問題解決
(1)
訂閱
發表文章
Atom
發表文章
所有留言
Atom
所有留言
留言給圖書館
文章授權方式
本網站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授權條款
授權.
統計人數
到訪人數